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時刻牽動著國人的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把農業農村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地方政府關于疫情防控的工作安排和科技支撐水產企業復工復產的要求落到實處。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組織體系專家和綜合試驗站迅速行動,發揮專長、服務產業,在關鍵時刻生產數據報得準、關鍵問題查得明、應急對策用得上,用實際行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踐行海水魚體系崗位專家的初心和使命。
立足生產一線數據,助力政府決策
實時監測,生產數據報得準。自1月下旬起,海水魚體系持續監測海水魚養殖漁情、產地交易等情況,為疫情期間穩產保供提供一線可靠信息。體系首席辦公室通過各綜合試驗站、崗位科學家,采集了不同地區覆蓋海水魚體系九大品種的海水魚養殖企業的生產、銷售以及復工復產情況,形成了海水魚養殖漁情的連續監測數據。目前已累計向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提交海水魚體系漁情周報6次,向科教司產業技術處提交新冠肺炎疫情對海水魚養殖產業影響的報告1份。
專項調研,關鍵問題查得明。海鱸是我國海水魚類中養殖產量超過10萬噸的品種之一,為做好海鱸產業穩產保供,體系首席辦公室組織海鱸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崗位科學家開展了“海鱸魚產業疫情監測及產業影響”的調研,收集了廣東珠海養殖、加工、地方合作社等14家單位的生產經營情況,分析了影響企業發展的調研報告報送至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
產業調研,應急對策用得上。針對抗擊疫情不同時期海水魚養殖產業可能面臨的問題,體系首席辦公室組織產業經濟崗位和各綜合試驗站陸續制作并發放了涵蓋疫情對消費者購買意愿、海水魚養殖生產、養殖企業復工復產、水產品流通環節的影響等方面的4份調查問卷。通過對回收數據的分析,給出了穩定海水魚養殖業發展、系統調節漁業經濟、疏通水產渠道等多方面建議。調研報告報送至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其中“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海水魚類生產及消費的影響”一文在2月上旬通過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微信公眾號“中國水產品”推送報道,累計閱讀量達五百余次。

科技擔當,主動服務生產
編制指南,服務生產。春季是水產動物防病促長的關鍵時期,為確保疫情期間各地水產生產穩定,海水魚體系與大宗淡水魚體系等漁業六體系合作編制了《春季水產養殖技術操作指南》。針對今年春天天氣變化以及疫情帶來的運輸難、用工難、成魚囤積等問題,海水魚體系從苗種生產,成魚養殖,苗種、成魚及漁需物資運輸三個方面總結了海水魚養殖生產需要注意的問題和相關建議。形成的《春季水產養殖技術操作指南》已由農業農村部正式印發,并通過“中國水產”等微信公眾號推送宣傳,指導各地水產養殖生產。
多措并舉,指導復產。為做好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海水魚體系積極響應農業農村部號召,在科教司“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制作25份海水魚產業技術培訓PPT課件,5個海水魚養殖技術小視頻,內容涵蓋了我國主養海水魚親魚及苗種培育技術、營養需求與飼料投喂技術、不同養殖模式的高效養殖技術、疾病防控策略、海水魚藥殘快速檢測技術等。此外,為配合農業農村部春季生產宣傳,體系收集了諸多抗擊疫情春季生產照片,展現了我國南北方海水魚良種場、養殖企業、加工企業積極復工復產的良好面貌。


守望相助,書寫抗疫大愛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為支持抗疫一線,海水魚體系首席辦公室積極引導有條件的養殖企業開展援助湖北行動,日照、陵水、漳州等企業型綜合試驗站積極響應,累計向湖北地區捐款20萬元并捐贈價值近百萬元的即食魚排、冰凍卵形鯧鲹、鱸魚松、凍蝦等水產品,為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提供營養健康的優質高蛋白產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積極貢獻。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主動作為、敢于擔當,在抗擊疫情中所做的工作得到了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的肯定性批示。作為5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之一,海水魚體系將繼續發揮密切聯系產業、連接產業各生產環節的優勢,為海水養殖產業復產穩產保供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