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黃海水產研究所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以下簡稱“‘藍海101’號調查船”)首航從青島出發,赴渤黃海海域執行國家基金委渤黃海共享航次調查。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趙法箴,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安濤,青島藍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岳國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王栽毅,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傅道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主任王瑞華,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副總經理于懷明,山東省海洋與漁業監督監察總隊副總隊長孫東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王輝,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軍,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王元英、黨委書記崔澤民,東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高建芳,南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楊北勝,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金顯仕、副所長辛福言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代表參加了首航活動。活動由辛福言副所長主持。

金顯仕所長致歡迎詞,他指出,“藍海101”號調查船是我國海洋漁業科考船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農村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船,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也是“農業現代化標志性工程”之一;“藍海101”號入列后,黃海水產研究所已具備在近岸、近海、外海及遠洋等全面開展漁業資源科研考察的能力;希望“藍海101”號以此次首航為契機,按照項目任務要求安全到達既定海域開展調查,不斷增強適應各類科研調查任務的能力,確保船舶安全有序運行,為我國海洋漁業科技和產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委托,東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高建芳代表他講話。她表示,“藍海101”號調查船技術水平和調查能力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開展綜合性漁業資源環境調查評估、大洋漁業資源探查、走向藍海的國之利器;希望黃海水產研究所以此次首航執行國家基金委渤黃海共享航次調查為契機,充分利用“藍海101”號調查船的先進功能,做好遠洋及公海的漁業科研工作,為促進海洋漁業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利用、實現我國由漁業大國向漁業強國的轉變發揮重大作用。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傅道軍講話。他表示,青島因海而生、憑海而興,在發展海洋科技和海洋經濟產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人才、政策優勢;“藍海101”號調查船7月3日抵青入列,標志著我國海洋漁業綜合調查能力已躋身世界前列,青島擁有的3000噸級以上科考船已達10艘;黃海水產研究所是我國著名的海洋漁業科研機構,是漁業科技領域的一支生力軍,人才濟濟,成果累累,希望“藍海101”號入列后,黃海水產研究所不忘初心、再接再厲,以更加優異的成績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航次首席科學家、黃海水產研究所單秀娟研究員及“藍海101”號調查船船長禹昊分別做表態發言,表示科研工作者和船務工作者將通力協作、互幫互助,培養建立“出海一家人”的團隊氛圍,組成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隊伍,獲取豐富詳實的第一手科研資料“滿載而歸”,為我國海洋漁業事業的大發展、大跨越、大繁榮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根據“藍海101”號調查船交付使用后的航次計劃,7月25日首航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渤黃海共享航次(NORC2019-01),在渤黃海海域為提出搭載需求的6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提供海洋多學科綜合考察。航次每個航段預計用時15天,將以認識渤黃海海域海洋環境變化為目標,主要開展海洋水文和氣象、海洋化學、海洋生態和海洋地質的現場觀測及海洋生物現場培養實驗,采集該水域的大氣、海水、沉積物和生物樣品及相關環境參數,為揭示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背景下渤黃海海域環境變化的過程和機理提供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