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海洋局公布了2015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黃海水產研究所金顯仕研究員主持完成的“黃渤海生物資源養護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獲海洋科學技術獎研究類成果一等獎,王飛久研究員主持完成的“‘黃官1號’食用海帶新品種的培育及養殖推廣”獲海洋科學技術獎研究類成果二等獎。
“黃渤海生物資源養護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針對國家需求和行業需求,以黃渤海漁業資源增殖生態基礎研究為切入點,圍繞漁業資源增殖和養護行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和集成創新與示范,構建了黃渤海區重要漁業資源養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建立了4個生態環境修復示范區和5個增殖放流示范區,為我國增殖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項目共發表論文99篇,其中SCI論文21篇;出版專著3部;獲軟件著作權2項;授權專利17項;制定標準或規程11項;培養博士后5名,博士12名,碩士90名;舉辦培訓班36次,培訓漁民2300余人次。
“‘黃官1號’食用海帶新品種的培育及養殖推廣”,針對我國海帶產業當前面臨的種質混雜、食用海帶良種缺乏這一突出問題,通過雜交、自交、綜合選育以及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手段,在全國范圍內的海帶野生或養殖群體中,選擇優良性狀的食用海帶個體,建立家系,最終定向培育出食用海帶良種1個——海帶“黃官1號”(品種登記號為GS-01-006-2011),該品種廣泛適應從遼寧、山東到福建的沿海養殖環境,產量高,畝產鮮重達26.7噸,比普通海帶高27%以上。項目在福建省建立了食用海帶良種育苗和養殖示范基地1個;共發表論文16篇,其中SCI論文7篇;授權專利2項;制定標準或規程7項。
據悉,2015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研究類共有25項成果獲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海洋科技圖書共有15項成果獲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