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中國土著魚種生物多樣性評價”項目組的29個監測站在青島召開任務對接會,對接會由任務主持單位黃海水產研究所承辦。來自水科院轄屬7個研究所,4個實驗站及18個省屬水產研究院/所的任務負責人和學術骨干共45人參加了會議。黃海所副所長李健出席會議并致辭。
會上,李健副所長對全國各地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長期性地開展中國土著魚種生物多樣性評價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社會意義,希望項目組認真組織實施,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撐。水科院科研處副處長李樂傳達并解讀了農業部關于實施國家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的相關精神,圍繞系統布點觀測、規范數據采集、深入分析數據、長期持續運行等問題對中國土著魚種生物多樣性評價任務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 項目負責人柳淑芳研究員詳細介紹了監測任務內容、監測點布局、監測方法和工作計劃。黃海所李昂博士針對數據采集標準和規范為項目組成員進行了集中培訓。項目參加單位就具體監測任務(監測物種、范圍、頻次等)進行了研討和任務對接。
“中國土著魚種生物多樣性評價”是在我國農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具體組織協調下,由黃海所牽頭,相關優勢科技單位具體參加的任務之一。該項目將按照統一規范的數據標準,聚焦土著魚種多樣性監測,分析土著魚起源和演化過程,揭示關鍵種的種群遺傳結構和分布格局,評估不同生境種類組成與多樣性特點,為我國土著漁業生物保護與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長期性、基礎性數據支撐。本次會議的召開明確了各單位的任務分工,細化了工作方法的標準和規范,各監測站完成了任務對接,理清了工作思路,對監測指標達成了共識,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