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黃海水產研究所及鲆鰈類體系山東綜合試驗站、日照綜合試驗站、青島綜合試驗站聯合承辦的“院士、專家走基層送技術解難題活動暨國家鲆鰈類體系培訓會”在山東日照順利舉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張顯良院長、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雷霽霖院士、黃海水產研究所金顯仕所長、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崔久成局長、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李煥軍副院長等領導和專家出席了培訓活動。來自日照、青島黃島區等鲆鰈類產業示范縣區的技術骨干、漁業管理與推廣人員、養殖企業技術人員和養殖戶等近200人參加了培訓。
開幕式由金顯仕所長主持,他首先代表鲆鰈類體系建設依托單位向參加本次活動的有關領導、專家和業界同仁表示歡迎和感謝。張顯良院長在開幕式上作了動員講話。他指出,今年,水科院為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為農民服務”和“培育創業農民”的工作部署,圍繞“院士、專家(博士)走基層,送技術,解難題”這一主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服務產業、培訓漁民的系列活動,其目的在于有針對性的幫助養殖企業和養殖戶解決產業中的難點問題,切實把實事辦好,讓漁民受益,漁業增效,不斷提高漁民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他希望通過此次培訓活動,能夠把鲆鰈類體系的最新科技成果與業界共享,為日照市及周邊地區的鲆鰈類養殖帶來實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取得切實成效。
雷霽霖院士從切身科研經歷講起,將我國的工廠化養殖和海水魚類人工繁育追溯到56年前他在日照基地的試驗與實踐。他表示,歷經50余年的發展,我國的海水魚類養殖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他更加熱切地盼望中國的水產養殖能夠早日步入高端的工業化養殖發展之路。為此,他詳細闡述了工業化養殖理念下的“六大板塊”和“四化養殖”的具體內容。隨后,鲆鰈類體系位各崗位科學家針對鲆鰈類養殖產業鏈各主要環節,就鲆鰈類良種選育與苗種繁育、循環水養殖系統構建與管理、海水凈化新裝置、陸海接力養殖模式與技術、鲆鰈類工程化池塘養殖模式與技術、養殖病害防控與疫苗研制、產品質量安全與養殖環境、鲆鰈類市場變遷及生產經營策略等進行了技術講座。講座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切合養殖實際,受到廣大養殖企業和漁民的極大歡迎,與會學員紛紛要求相關專家留下講座報告和聯系方式,以便加深學習和得到專家的進一步指導。
在日照期間,張顯良院長、金顯仕所長等還到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調研指導工作。培訓講座結束后,雷霽霖院士、部分崗位科學家、試驗站站長及水科院成果轉化處王書磊副處長等一行來到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青島卓越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現場調研,詳細了解了公司鲆鰈類養殖設施設備的運行、養殖管理、配合飼料使用及產品銷售等情況,并到養殖車間進行了現場指導。
此次培訓活動在提高鲆鰈類養殖主產區漁民科技水平和科技意識、強化漁技人員和養殖業者整體素質、推進養殖工業化進程、減少病害發生、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魚類室、成果轉化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