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8日,由掛靠在黃海水產研究所的中國水產學會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主辦,上海海洋大學承辦的中國水產學會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2012年年會暨水產基因與種業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中國水產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司徒建通,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上海海洋大學校長潘迎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胡景杰處長等領導和專家應邀出席了大會。
大會開幕式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家樂主持,潘迎捷校長致歡迎詞,司徒建通秘書長、林浩然院士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松林分別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司徒建通秘書長充分肯定了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成立以來在推動水產生物技術交流合作等方面所開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議相關專家將水產生物技術研究與我國水產種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在2012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的指導下,為我國水產種業的發展多做貢獻。林浩然院士指出水產基因與種業已經成為本領域研究的熱點,水產遺傳育種已經進入了基因組時代,倡導國內從事水產基因組學及遺傳育種的專家、學者進一步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我國水產基因在種業培育方面的應用研究,推動我國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陳松林主任委員對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近2年來所做的工作進行了梳理總結,強調目前在水產養殖業中推廣應用的生物技術成果還不多,水產生物技術研究,特別是水產基因和基因組研究離水產養殖業和水產種業發展的需求還有相當距離,希望水產生物技術科技工作者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探索未知,開創我國水產生物技術研究和應用的新局面,為我國水產生物技術和水產種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會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張國范研究員、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李偉明教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以及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教授做大會主題報告。報告內容涉及牡蠣、海七鰓鰻、鲆鰈魚類全基因組測序以及魚類遺傳育種生物技術和扇貝系統生物學等前沿技術和最新進展。
本次學術研討會共有來自全國38個單位的16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共收到論文摘要86篇,其中有70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分別在魚類生物技術和蝦蟹貝藻生物技術2個分會場做了口頭報告,報告內容涉及我國海淡水魚、蝦、蟹、貝、藻類40多個水產動植物在基因測序、基因和分子標記篩選、遺傳圖譜構建、基因功能分析、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選擇育種、數量遺傳、種質冷凍保存及應用等領域的研究。




(基因組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