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國水產學會、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黃海水產研究所在江蘇無錫市聯合舉辦了“2013水產科技周”啟動儀式。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張曉軍、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司徒建通、農業部漁業局科技處副處長王雪光、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沈毅、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徐跑、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李健等出席儀式并致辭。
全國科技周活動是由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主辦的,今年主題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精神,進一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共創美好幸福生活。本次“水產科技周”是黃海所連續第六次與中國水產學會等聯合主辦,李健副所長帶領部分專家參加了此次活動。黃海所周德慶研究員作了題為《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人民幸福做貢獻》的講座,梁興明研究員參加了科普創新論壇暨中國水產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會議。
舉辦水產科技周、開展漁業科技下鄉等活動對促進漁業增產、漁民增收、提高漁民科技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黃海所把開展漁業科技入戶、送科技下鄉作為做好漁業科技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成立了科技服務專家隊伍,到現場指導生產,與農民直接建立經常性聯系,對農戶實行面對面、手把手、實打實的技術服務。近5年來累計開展科技下鄉2千多次,主辦和參與各類培訓班3百余次,培訓基層技術人員2萬余人次,扶持示范戶5千多戶,發放各類技術資料5萬余份。以6個主導海水養殖品種和10項養殖關鍵技術為重點,把對蝦、大菱鲆、半滑舌鰨、牙鲆、三疣梭子蟹、石斑魚、海參、工廠化和網箱養魚等技術送到企業和漁民手中。
黃海所將通過開展水產科技周等系列活動,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加強漁業科技推廣,促進產學研結合,為現代漁業發展提供支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貢獻。

(成果轉化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