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19日,CAC亞洲區域紫菜標準中日韓三方第二次協調會在黃海水產研究所召開,中日韓三方30余位代表出席或列席了會議。我國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農業部漁業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江蘇紫菜協會、福建流通與加工協會海藻分會等10余人出席了會議。黃海所所長王清印到會并致歡迎辭,副所長殷邦忠主持了會議。
王清印所長對中、日、韓三方參會代表表示歡迎,并向與會代表介紹了黃海所的概況。指出中、日、韓三國相鄰,生態相近,黃海所與日、韓相關研究機構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希望通過此次研討交流,凝聚共識,共同推動三國紫菜產業的發展。
我國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薛志紅調研員致辭,熱烈歡迎各國代表到青島參加本次會議,感謝他們為紫菜事業做出的努力。她介紹了中國紫菜的食用歷史及國際貿易狀況,指出,由于中國、日本、韓國是世界主要的三大紫菜生產、消費及貿易大國,由三個國家共同參與、聯合制定紫菜區域標準是促進紫菜國際貿易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她強調,亞洲區域紫菜產品標準的制定應充分考慮各方的立場,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制定紫菜區域標準,并要遵循三個“有利于”的原則,即有利于促進亞洲地區紫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貿易的便利化,減少貿易障礙;有利于促進紫菜國際貿易的發展。韓國、日本代表先后致辭,感謝中國為本次會議順利召開所做的工作。
韓國代表團主持了CAC亞洲區域紫菜標準草案(第三稿)的研討,會議對標準草案逐條進行了討論。針對紫菜加工過程中消泡劑的使用、重金屬指標和農藥殘留等問題,三國沒有達成共識。該標準草案不能按原計劃于8月中旬提交給18屆CAC亞洲區域協調會。
會議期間,各國代表團還一同赴江蘇省連云港市、南通市參觀了紫菜一次加工廠、紫菜二次加工廠、紫菜集中再干、紫菜研究所、紫菜交易市場和檢測中心。



(質檢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