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我國著名的海水魚類養殖學家、我國海水魚類工廠化育苗和養殖產業化的主要奠基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產學會顧問、中國海洋大學和廈門大學等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研究會主任委員、青島市大菱鲆養殖協會會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雷霽霖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5年12月16日20時48分在青島不幸逝世,享年80歲。
雷霽霖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15年12月21日上午10時在青島殯儀館舉行。
特此訃告。
聯系方式: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雷霽霖同志治喪工作組
聯系電話:0532-85836200 85822941
聯系人:孫捷(13853202175) 王騫(13573222137)
傳真:0532-85811514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雷霽霖同志治喪工作組
2015年12月17日
雷霽霖院士生平簡介
我國著名的海水魚類養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海水魚類工廠化育苗和養殖產業化的主要奠基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雷霽霖因病醫治無效,于2015年12月16日20時48分在青島不幸逝世,享年80歲。
雷霽霖院士1935年5月24日出生于福建省寧化縣,1958年7月畢業于山東大學生物系,同年到黃海所工作。生前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產學會顧問,中國海洋大學和廈門大學等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發起成立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研究會,任青島市大菱鲆養殖協會會長等職。
作為共和國成立后國家培養的第一代海水養殖專家,雷霽霖親歷了海水魚類養殖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見證了我國海水養殖科技的進步和繁榮。半個世紀以來,他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卓越的智慧,系統研究了20多種海水魚類增養殖理論與技術,其中近10種已實現產業化;積極倡導并踐行“海水養殖必須要走工業化發展的道路”這一理念,推動我國沿海形成了海水魚類工廠化養殖產業帶,為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產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上世紀60年代,他率先突破梭魚人工繁育技術,探索了多種海水魚類育苗工藝;70年代,首創海水魚類工廠化育苗系列技術,并提出工業化養魚的設想;80年代,完成工廠化育苗體系構建,北方網箱養殖和放流增殖獲開創性成果;90年代,創建國際先進水平的真鯛工廠化育苗技術新體系和新工藝,并突破了海水魚類人工苗種的規模化增殖放流技術。1992年,他從歐洲引進大菱鲆,突破全人工繁育技術,并創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工廠化養殖模式,形成年產量5萬多噸、年產值逾40億元的工廠化養殖大產業,為形成我國第四次“海水養殖浪潮”和“三農”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大菱鲆之父”。2000年以來,他倡導的魚類工業化養殖體系日臻完善并得到廣泛實踐,被認為是水產養殖未來的發展方向。近年,他作為首席科學家擔當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的重任,提出了“裝備工程化、技術精準化、生產集約化和管理智能化”的“四化”養殖理念,引領構建了我國現代工業化水產養殖產業大格局。
上下求索五十余載,科研創新碩果累累。主持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海水魚類養殖理論與技術》、《大菱鲆養殖技術》等專著和合著20余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杜邦科技創新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及省部級科技獎多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榮獲山東省“科技興農功勛科學家”、青島市科技最高獎、青島市突出貢獻人才獎等多項稱號;2011年榮登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榜”,當選“敬業奉獻身邊好人”。
用汗水與熱血譜寫無悔人生,用生命與激情演奏我國漁業科技事業的華美樂章。雷霽霖的一生,是積極探索、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執著追求的一生,他致力于我國的水產養殖科技事業,以漁業科技進步、藍色經濟發展為己任,在海水魚類增養殖領域辛勤耕耘半個多世紀,為推動我國成為水產養殖技術強國,實現海洋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高尚的情操、循循善誘的大師風范、嚴謹公正的治學精神以及刻苦勤奮的工作作風,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