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8日,由中國水產學會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主辦、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承辦、黃海水產研究所農業部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協辦的中國水產學會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2014年年會暨“基因組時代的水產種業”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賈曉平、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李名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等領導和專家應邀出席了大會。
大會開幕式由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院長王衛民主持,李名家副書記致歡迎詞,賈曉平理事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松林分別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李名家副書記對此次學術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并向大會代表介紹了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發展歷程、辦學理念及學科設置,希望通過此次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加強與國內外學者在水產生物技術領域的合作與交流。賈曉平理事長充分肯定了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成立以來在推動水產生物技術交流合作等方面所開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議相關專家將水產生物技術研究與我國水產種業的發展結合起來,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努力實現我國水產種業發展的“中國夢”。陳松林主任委員對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成立以來在學術交流、科學普及、人才培養、技術推廣等方面做出的成績進行了總結。
近年來,水產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發展迅速,特別是2014年在該領域成績斐然,在國際頂級刊物Nature Genetics上相繼發表了半滑舌鰨和鯉魚基因組論文,充分彰顯了我國在魚類基因組領域的研究實力和水平,使我國的魚類基因組研究躋身于國際先進水平。然而,面對已經來臨的基因組時代,如何與時俱進搶占基因資源發掘的先機,利用基因資源培育優良品種,更好地發展水產種業,解決我國水產養殖產業中存在的重大科技問題,則是擺在我國水產生物技術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因此,會議的召開,對于后基因組時代我國水產生物技術及遺傳育種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次大會共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教授,湖南師范大學劉少軍教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孫效文研究員和海南大學王愛民教授做大會主題報告,報告分別介紹了我國基因組時代的魚、貝類遺傳育種,魚類性別異型、性別決定和控制,以及在遺傳育種中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進展。
本屆學術研討會無論在參加人數和組織規模上均超過往屆。會議共有來自我國各大學及研究機構,以及美國和新加坡等國家50個單位近200 位專家學者參加,收錄學術論文摘要125 篇。其中,有84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在水產養殖生物基因組資源發掘、重要性狀遺傳基礎、遺傳改良及水產種業相關技術三個分會場做了口頭報告。會議報告涵蓋了水產基因組學、水產基因和分子標記開發、遺傳連鎖圖譜構建、水生動植物育種、生殖調控、性別調控、病害防治、種質資源保存與保護、健康養殖和種業發展等研究領域,內容豐富并且具有很高的學術水準。會議的召開,將對我國水產基因組與水產種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基因組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