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3月21日,黃海水產研究所于宏、閻國江赴北緯9度55分南沙美濟礁進行了為期67天的海洋考察,旨在加強和完善美濟礁海洋養殖功能和設施,更好地滿足漁民生產需求,彰顯美濟礁漁業在南沙海洋與漁業領域開發的引領與示范作用。
考察期間,在三沙美濟漁業有限公司、美濟村民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和南海艦隊的幫助下,黃海所科研人員與美濟漁業建設團隊主要開展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1、適合遠離大陸的高價值魚類養殖模式構建,發掘老鼠斑、東星斑魚等適宜在南沙遠海養殖生產的名貴品種;開展金槍魚資源調研及捕活試驗;2、美濟礁海洋生物資源調查,試驗首次采用小型圍網、人工水下捕捉、水下攝像、桿釣、拖釣、燈光誘捕等多種方式,發現珊瑚礁魚類代表的蘇眉魚和過洋性魚類代表的金槍魚等200余種魚類,對相關魚類在冬春季繁殖能力及養殖潛力進行評估; 3、克服受臺風和季風影響,建設規模化深遠海固定養殖平臺,包括種苗、成魚以及適合金槍魚養殖周長50米鋼結構耐腐蝕網箱(包括半潛式)、耐附著強拉力網衣、錨泊系統、遠海養殖裝備安裝施工平臺;4、實地調查美濟礁自然地理、生物種類分布特征、水文環境等,建設海洋氣象定時觀測站一個。
在科考之余,考察組、建設團隊與村民圍繞建設美濟礁“藍色糧倉”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并介紹了黃海所在工程化養殖方面的經驗和技術。科考期間恰逢傳統節日春節,考察組和建設團隊與當地駐軍開展了軍民共建交流活動,共同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春節。




(魚類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