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14日,黃海水產研究所羅坤助理研究員、應一平助理研究員應邀赴韓國國立水產科學院西海水產研究所進行了為期14天的學術交流。本次交流是在2012年黃海所與韓國西海所簽署的《漁業科技合作協議》的框架下開展的,旨在促進黃海所與韓國西海所在海洋與漁業科學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學術交流期間,羅坤助理研究員與韓國西海所水產養殖室科研人員進行了對蝦育種及養殖方面的學術和技術交流,作了題為“Genetic Improvement Program On Chinese Fleshy Shrimp,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學術報告,介紹了我國在選育具有快速生長和抗WSSV等優良性狀中國對蝦良種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和成果,并在韓國西海所海水養殖研究中心進行了生物絮團養殖技術的交流和實踐,參觀了韓國清水水產養殖公司,對公司的對蝦育苗、養殖概況進行了了解。
韓國西海所科研人員介紹了韓國鰩類資源現狀、鰩類漁業捕撈技術、鰩類標志放流研究、美鰩種群分布與洄游路線研究、美鰩人工繁育研究、美鰩漁業生物學研究、鰩類資源養護科普宣傳工作等內容。應一平介紹了我國鰩類漁業資源養護情況及黃海所在漁業資源養護方面的部分成果,并作了題為“Risks of ignoring population spatial structures in fishery management”的學術報告。他還與韓國西海所科研人員圍繞漁業資源養護研究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尤其著重探討了鰩類資源養護技術。在交流之余,應一平參與了韓國西海所工作人員進行的美鰩繁殖生物學和脊椎骨切片年齡鑒定實驗,并參觀了位于韓國泰安的西海水產研究所養殖中心,觀摩了該所小黃魚人工繁育孵化池。
本次交流,加深了黃海所科研人員對韓國西海所的對蝦育種、養殖及漁業資源養護概況的了解,進一步推進了雙方的國際合作與科技交流。

(育種室、資源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