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各級領導的正確領導,各有關單位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全所職工堅持以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水科院“一流院所、三個基地”的總目標,按照“堅持產業導向,突出自主創新,加強推廣應用,促進和諧發展”的發展方針,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扎實工作,順利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經職工的投票評選,黃海所2012年度十大亮點揭曉,分別是:(1)學科發展和團隊建設取得新進展。成立了水產基因組與細胞工程研究室,學科布局更加完善;王清印研究員牽頭的“水產育種與健康養殖創新團隊”榮獲第三批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并被記集體一等功;孫謐研究員及其“海洋產物資源與酶工程創新團隊”、孔杰研究員及其“水產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黃倢研究員及其“海水養殖重大疫病預警與微生物學防控技術創新團隊”分別獲得 2012年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稱號。(2)人才培養取得新成績。陳松林獲農業部第四屆中華農業英才獎、陳四清獲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葉乃好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青年拔尖人才稱號;黃倢被聘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陳松林“泰山學者”特聘專家獲滾動支持;方建光被聘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90名聯合培養的博士、碩士研究生通過學位答辯順利畢業,2名博士后出站。(3)科研工作獲得新突破。全年新上科研項目18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90篇,其中SCI收錄89篇,出版專著6部;64項國家專利獲得授權;13項科研成果獲得獎勵,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3項科技成果通過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海帶“黃官一號”新品種通過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4)條件建設“三個一”工程進一步推進。“一個基地”(海洋漁業科學研究中心)建設整體規劃通過地方規劃部門審批,已落實基建項目3項,批復建設資金4500余萬元,基地已全面開工建設;“一座樓”(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順利通過國家發改委工程評估中心評審;“一艘船”(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完成并已上報,預算總投資2.4818億元,前期工作經費300萬元已到位。(5)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廣獲好評。組織科研人員科技下鄉300多次,培訓講座120項次,培訓基層技術人員7500人次,簽訂產業開發技術合同105項;編印并發放《科技成果與實用技術選編》2000余冊。(6)集體和個人榮譽喜獲豐收。唐啟升和雷霽霖二位院士榮獲“山東省科技興農功勛科學家”榮譽稱號;雷霽霖院士獲得福建省政府頒發的“6?18”突出貢獻獎;10人次分別被授予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先進工作者、第七屆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農業部離退休干部工作先進工作者、青島市勞動模范、青島市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7)對外影響力不斷擴大。2人分別當選為山東省第十次黨代會和青島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2人當選為青島市第十五屆人代會代表;4人當選為青島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1人當選為九三學社青島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委;1人當選為OIE水生動物衛生標準委員會副主席。(8)支撐產業發展頗受關注。唐啟升院士參與的,由27位院士、專家提出的把海洋漁業提升為戰略產業和加快推進漁業裝備升級更新的建議,受到國務院領導的重視;組織開展了渤海蓬萊19-3油田原油泄漏事故影響海區的水質、天然漁業資源和水產品質量調查取證、評估,有力地支撐了損失索賠工作;與大連棒棰島海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簽署多項全面戰略合作協議。(9)國內外學術交流空前活躍。承辦了第14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中國海洋工程與科技發展戰略”及“魚類種子工程與可持續發展”科技論壇;與韓國國立水產科學院西海水產研究所簽署漁業科技合作協議;共派出41個團組66人次出國進行學術交流、開展合作研究;接待10多個國家100余人次的來賓到所訪問交流。(10)黨建和創新文化建設凸顯成效。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增強;成功舉辦建所65周年系列活動;確立黃海所核心價值觀;舉辦了慶國慶、迎十八大的文藝匯演;信息宣傳工作連 續9年獲得全院評比一等獎。
(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