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加強魚類種子創新和產業化,推進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促進現代水產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9月27-28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主辦,黃海水產研究所、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和國家鲆鰈類、大宗淡水魚、羅非魚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共同承辦的“魚類種子工程與可持續發展”科技論壇在青島召開。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出席大會并作重要講話。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郭立彬,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崔利鋒,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魏寶振,中國工程院二局副局長高中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副院長劉晴,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林浩然、麥康森以及英國魚類養殖專家Bari Howell博士、加拿大魚類營養專家Santosh P. Lall博士以及來自國內30多家科研、教學單位和企業的28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黃海所所長王清印,副所長金顯仕、李健及有關魚類育種與養殖專家出席了會議。論壇開幕式由黃海所所長王清印主持。

論壇會場

王清印所長主持論壇開幕式
論壇開幕式上,張顯良院長首先代表本次論壇主辦單位對各位領導、專家的到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祝賀,同時對魚類種子工程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張顯良院長致歡迎辭
旭日干副院長在講話中深入分析了我國農業種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從國家戰略高度突出強調了種業建設在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核心作用。針對我國當前魚類種業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強調要深入開展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重點搜集和保護本土優良品種資源,同時加強國外高性能品種的引進和利用,并對魚類種業科技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中國工程院旭日干副院長作重要講話
農業部張桃林副部長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水產種業在推動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中的重要貢獻,尤其對大菱鲆的成功引進及其產業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其是“一個品種成就一個產業的成功典范”。張桃林副部長對我國魚類種業建設提出了“努力實現魚類種子工程的跨越發展”、“大力加強魚類種子工程的聯合協作”、“著力推進魚類種子工程的示范推廣”等三項建議,為構建現代魚類養殖技術體系、實現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作重要講話
大菱鲆的引進是我國水產引種工程成功的典范。今年恰逢大菱鲆引進中國20周年,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農業部漁業局借本次論壇召開之機,對為在大菱鲆引種及產業化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和單位進行表彰。雷霽霖院士和英國魚類學家Bari Howell博士被授予突出貢獻專家,黃海所等11個單位被授予突出貢獻突出貢獻單位。

農業部漁業局表彰大菱鲆引種突出貢獻專家和單位
論壇上,大會執行主席、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雷霽霖院士作了題為“魚類種子工程發展與展望”的主題報告,深入分析了我國魚類種子工程建設的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加速魚類種業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雷霽霖院士作主題報告
此次“魚類種子工程與可持續發展”工程科技論壇的成功舉辦,彰顯了社會各界對魚類種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展示了我國水產學術界在該領域的突出成果和前瞻性探索與思考,對全面推進我國魚類養殖產業向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專業化方向持續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論壇召開期間,張桃林副部長等領導還赴黃海所水產遺傳育種中心(即墨鰲山基地)參觀考察。王清印所長介紹了我國水產種業的發展現狀、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和黃海所在水產種業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著重介紹了嶗山仙胎魚培育、對蝦選育過程以及產業化推廣等情況。張桃林副部長詳細了解了水產遺傳育種中心的管理情況、運作模式及所開展的重點工作,對中心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相關要求。

張桃林副部長到水產遺傳育種中心參觀考察
(魚類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