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黃海水產研究所黃倢、張慶利研究員等一行3人赴廣東和廣西開展對蝦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在此次調查中,黃海所專家先后走訪了廣州、江門、茂名、湛江和廣西北海地區的多個對蝦養殖基地和國家對蝦產業技術體系實驗站,仔細了解了近期養殖對蝦的主要疫病,詳細記錄了相關病癥,對重點樣品進行了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和病理學等方法的采樣,采集相關樣品176份。調查組還與對蝦養殖及服務企業進行了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了今年兩廣地區對蝦養殖一線情況,并提出了相關疫病防控建議。本次調查走訪受到了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部門、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實驗站以及對蝦養殖及服務企業的廣泛歡迎。
對蝦養殖是我國水產養殖業的支柱產業之一,但隨著對蝦養殖業逐步向高密度、集約化方向發展,對蝦養殖環境條件不斷惡化,各種疫病的危害日趨嚴重。近年來我國對蝦養殖產業除受到白斑病、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和桃拉病的困擾外,還遭受急性肝胰腺壞死病、病毒性偷死病、蝦肝腸胞蟲病、黃頭病、和傳染性肌壞死病等多種新發疫病的威脅。蝦類疫病的廣泛傳播和流行使我國對蝦養殖產業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黃海所科研人員重視科研與產業的緊密結合,今年多次在我國沿海的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等省市開展了對蝦養殖流行病學調查、樣品采集和技術指導工作。通過廣泛的流行病學調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我國養殖蝦類主要疫病的種類、流行范圍及危害程度,獲得了多地發病蝦類樣本,為進行深入的分子流行病學分析、有針對性開展診斷技術研發、制定合理的我國對蝦生物安保技術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礎。

(病研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