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黃海水產研究所張吉昌同志作為農業部漁業局委派的國家觀察員和項目科研人員,圓滿完成南極磷蝦漁業科學觀察和探捕調查任務,勝利返航。
此次南極磷蝦資源探捕歷時9個月,作業區域首次全面覆蓋目前南極磷蝦的三個主要漁場(南極半島、南奧克尼群島、南喬治亞群島),為我國歷史上歷時最長、覆蓋區域最廣的一次遠洋漁業科學觀察和資源探查。期間,張吉昌與東海水產研究所和上海海洋大學的另外兩名觀察員密切合作,按照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的規范要求,進行了250余天、400多網次的漁業生產科學觀測,完成磷蝦生物學測定8萬余尾。同時,作為我國南極磷蝦探捕項目委派的科研人員,張吉昌還全航程采集了Simrad EK60科學探魚儀的聲學數據,為利用漁船開展磷蝦資源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嚴酷的環境,時間的煎熬,年輕的張吉昌同志克服了種種困難,出色地完成了承擔的各項任務,展示了黃海所職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專業素質,為單位爭得了榮譽,同時也樹立了我國觀察員在南極磷蝦漁業中認真負責履約的國際形象。
(資源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