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黃海水產研究所按照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的工作部署,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于各領域、各環節,銳意進取,創新發展,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經職工投票評選,黃海所2014年度十大亮點揭曉:
1.科研立項再創佳績。組織申報各類課題240余項。新上項目159項,合同總經費6219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項。已確認2015年新上項目72項,合同經費4588萬元,其中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項,合同經費714萬元。
2.科研產出成果豐碩。獲各級科技獎勵15項次,其中“海水鲆鰈魚類基因資源發掘及種質創制技術建立與應用” 成果獲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發表論著414篇,其中SCI收錄期刊論文 126篇,在Nature Genetics和Genome上各發論文1篇,出版專著7部;獲國家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共88項,獲新品種1個,2個新品種通過全國水產良種委員會評審;頒布實施標準20項。
3.人才培養成績斐然。1人獲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1人入選泰山學者攀登計劃人選,1人入選泰山學者種業人才團隊領軍人才,1人泰山學者期滿考核優秀獲滾動支持, 2人獲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人獲青島市創業創新領軍人才稱號,1人獲青島市青年科技獎,1人獲院中青年拔尖人才稱號 ;“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創新團隊”獲中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聯合授予的“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稱號,1個團隊獲水科院優秀科技創新團隊表彰。
4.條件建設穩步推進。300噸級調查船建設正式啟動;3000噸級調查船建設項目完成可研報告上報;海洋漁業科學研究中心三項在建基本建設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5.成果轉化扎實開展。建立了技術轉移平臺與機制,年度橫向項目和創收分別提升到200項和2000余萬元;3人被聘為第一批水產學科科學傳播專家;2個項目獲得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2項成果獲“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舉辦或參加各類講座、培訓班、現場指導等科技興漁活動130余次,培訓漁民與技術人員6200多人次。
6.戰略研究成果倍受重視。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中國工程院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工程院“中國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成果匯報。唐啟升院士代表項目組向汪洋副總理匯報了“中國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成果。
7.成果轉化新平臺助力所企聯動大發展。申報的“山東省海洋生物資源利用和質量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獲省發改委認定,填補了黃海所無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的空白。11月11日,由黃海所牽頭,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好當家集團有限公司等50家該領域的龍頭企業、科研院校組成的“黃渤海區水產種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
8.建言獻策彰顯力度。民主黨派代表積極參政議政,七項意見建議被有關國務院、國家有關部委和山東省政府等采納,其中致公黨黨員莫照蘭提報的建議“填補海水魚用疫苗GMP生產基地建設空白,改變我國水產疾病依賴藥物防控現狀”得到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同志的重要批示。
9.創新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黃海所黨委組織了建黨93周年黨史知識競賽、書畫攝影展以及慶祝建國65周年“歌?誦——我偉大的祖國”等系列黨建文化活動。
10.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海所名譽所長唐啟升連任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委員會主席。
(辦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