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至6日,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指導,中國水產學會主辦的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在廣州召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李健、孔杰應邀帶隊參加了此次展會。
本屆博覽會以“水產芯動力 種業創未來”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呈現我國漁業最新發展成果,充分展示國內水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新業態,以種為芯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博覽會同期,召開了中國水產種業質量提升高峰論壇??捉芨彼L應邀做了題為《我國對蝦種業發展的思考》的主旨報告。報告圍繞夏威夷太平洋大學海洋研究所的啟示、種業現狀、種業新進展、高質量發展的設想等四個方面,深入淺出分析了我國對蝦種業的發展歷程和前景,著重介紹了對蝦SPF(無特定病原體)體系建立+家系育種技術、分子輔助育種、50K分子芯片應用等育種技術。孔杰副所長指出,目前我國儲備了關鍵的育種技術及苗種生產技術,成功破譯凡納濱對蝦全基因組,在水產育種技術方面已進入世界并跑與領跑行列;通過有效組織聯合,依托邦普種業等高新技術型水產企業共謀發展,有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國對蝦芯”。他認為,未來水產種業應做大做強并真正實現聯合育種,以強大的種業體系支撐產業發展;應逐步建立“育繁推”三位一體的聯合生產體;應從種業各個環節,著力突破SPF瓶頸;應實施病原全產業鏈條監控,加強生產許可監管。報告得到與會人員及線上網友的高度評價。
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了2020年度水產新品種名單,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崔利鋒為14個新品種育種單位頒發證書。李健副所長代表我所領取中國對蝦“黃海4號”新品種證書。
黃海水產研究所在博覽會展區內集中展示了自主培育的16個水產新品種。據統計,目前通過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水產新品種達229個,黃海水產研究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培育的新品種占比為6.98%,位居全國首位。同時,通過聯合攻關、創新協作,為國內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培育羅氏沼蝦“南太湖2號”、凡納濱對蝦“海興農2號”等多個新品種提供技術支撐。
黃海水產研究所還展示了苗種繁育技術、養殖技術、養殖模式、漁業裝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科研院所、水產種苗企業的大量人員前來交流,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