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黃海水產研究所邀請相關專家在煙臺海陽黃海水產有限公司,對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主持、黃海水產有限公司參與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魚類抗病性狀的遺傳解析及抗病分子育種基礎研究”、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牙鲆抗病的分子機制及抗病分子育種的基礎研究”等項目中培育的牙鲆新品種“鲆優2號”示范養殖結果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組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集美大學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有關專家組成。
專家組聽取了課題負責人的匯報,實地調查了鲆優2號的養殖情況,進行了現場核查和取樣測量,形成驗收意見如下:2017年4月至5月在黃海水產公司生產牙鲆“鲆優2號”受精卵共16 kg, 自2017年11月起,在黃海水產公司示范養殖4610尾,至驗收時成活3400尾,成活率為74%;隨機取樣30尾測量,平均全長為42.9cm,平均體重為1005.8g,最大個體接近1500克;充分表明“鲆優2號”牙鲆新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和養殖成活率高的優點。
“鲆優2號”牙鲆新品種是黃海水產研究所聯合海陽市黃海水產有限公司歷經10余年培育出的抗病高產新品種,也是我國采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結合家系選育、雌核發育和種內雜交培育出的我國第一個魚類抗病高產新品種。該新品種具有生長快、養殖成活率高的優點。經養殖對比,比未經選育的普通牙鲆生長速度提高20%左右,養殖成活率提高20%左右。該新品種于2017年獲得國家水產新品種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