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清印副所長主持、我所和日照市水產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黃海1號'中國明對蝦的選育研究"科技成果,于9月8日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鑒定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瑞玉研究員擔任鑒定委員會主任。
鑒定委員會聽取了課題組的工作報告及技術報告,經過認真質詢、討論和評議,認為經過連續7代選育的"黃海1號"中國明對蝦養殖新品種表現出生長速度快、抗逆能力較強的優良性狀。規模養殖試驗群體的體長比對照平均增長8.40%,體重增長26.86%,養殖成功率超過90%,而未經選育的對照池養殖成功率不足70%。通過采用同工酶電泳技術、RAPD技術、微衛星DNA技術以及線粒體DNA分析等研究了不同選育世代的遺傳變異,進行了與生長速度相關的遺傳標記的篩選,已初步找到8個可能與生長性狀相關的分子遺傳標記。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結果為加快選擇育種的進度,實現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參數。
新品種選育過程中采用邊選育邊示范推廣的辦法,目前已推廣到山東、江蘇、天津等省市,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研究成果對加快實現對蝦養殖優良品種產業化,促進中國明對蝦養殖的第二次創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也為其它海水養殖動物的育種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技術。
鑒定委員會對"黃海1號"中國明對蝦的選育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黃海1號" 中國明對蝦是我國第一個人工選育成功的海水養殖動物新品種,采用選擇育種技術與分子遺傳標記輔助育種技術相結合,技術創新性明顯,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